新華社北京3月4日新媒體專電 2013年,陳臘英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激動得睡不好覺,但又有點擔心。她從未想過,一名環衛工人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既然選了我,我就要多為工友們說話,讓更多的人關心「垃圾事業」。』五年來,陳臘英仍在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物業服務發展分公司當環衛工人,並連續第五年提交有關垃圾處置、環境保護方面的建議。
今年50歲的陳臘英,身材有些瘦削,穿著一件暗紅色花紋外套,頭發同平日一樣紮了起來,看著很有精神。
陳臘英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一個偏遠山村。2000年,她來到與安徽相鄰的浙江打工,先後當過飯店服務員、工廠保潔員。2005年,通過老鄉介紹,她成了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環衛工人,至今已有12個年頭。
『剛開始,馬路上垃圾非常多。不少人覺得,自己的家要打掃乾淨,但馬路上的衛生不關他的事。』陳臘英說,『臨街的店鋪直接把垃圾倒在馬路上,你跟人家說理,人家卻說「你的工作不是掃馬路嗎?你不掃誰掃?」』
當人大代表五年,陳臘英一直呼吁社會各界進一步關愛環衛工人,『真的很辛苦,早上四五點就上班了,刮風下雨從不休息。』她同時希望,公租房政策能對這個長期默默付出的群體予以適度傾斜。
『環衛工人最愁的是房子,吃少一點、差一點沒關系,房子是每天要住的。』陳臘英說。她欣喜地看到,西寧、長春、杭州等地已開始為環衛工人提供公租房,她和身邊的一些工友也住進了公租房。
『這幾年,大家對環衛工人的關心越來越多了,垃圾處置狀況也有了大幅提昇,但老百姓對「垃圾事業」的重視程度與我們面臨的「垃圾難題」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陳臘英說。
陳臘英的建議中援引了一份統計數據,其中顯示,2015年,全國246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1.86億噸。『城市擴建,消費提昇,垃圾越來越多,很多城市都面臨「垃圾圍城」的難題。』陳臘英說。
當人大代表五年,陳臘英不斷在尋求解決之策。她曾在建議中提出,要實行垃圾減量指標考核,通過立法來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減少。她還提出,『美麗中國』要從環境教育抓起,讓群眾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和益處。
這些建議不是陳臘英一個人的想法。『這是我和同事們一個字一個字磨出來的。我表達不清楚的地方,他們就一點點「摳」意思。』陳臘英說:『我代表的是所有一線的環衛工人。』
今年兩會,陳臘英提的建議與垃圾分類有關。她建議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設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很多人覺得垃圾分類處置麻煩,難以推廣。我覺得,關鍵要看有沒有真正抓、有沒有用心做。』陳臘英曾去杭州幾個小區考察,發現有的小區垃圾分類制度已非常完善。『通過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一下就能知道垃圾的主人,並通過積分制的方式,獎勵做得好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