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江西,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視對生態的保護,更加重視對『綠富美』的追求。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強調,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江西是個好地方。大自然慷慨地賜予了這方水土嫵媚青山、浩渺鄱湖,造就了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的『風景這邊獨好』。在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進程中,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心中始終保持一份清醒,他說:江西正處在生態建設的提昇期,如果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采取更為有力有效的措施,江西引以為豪的生態優勢和綠色品牌,就可能會喪失。
勤苦、實乾的江西人民,在贛鄱大地16.6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擼起袖子加油乾,既呵護綠水青山,又建設金山銀山,將『江西樣板』進行到底。
治水:路會『喝水』美得水靈靈
『以前這裡道路坑坑窪窪,只要一下雨,路面就積水,泥濘不堪,周圍的居民叫苦連天。現在好了,路面平整,更重要的是,下雨天也不再積水了。』日前,在萍鄉市安源區天佑街采訪期間,該區八一街黨委書記劉燁說道。
『不信你看,我來給你演示下。』見到記者懷疑的表情,劉燁信心十足。
話音剛落,劉燁將滿滿一桶水一股腦倒在了路面上,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路面很快便將一桶水『喝光』,沒有任何積水。
原來,天佑街是萍鄉首條『海綿小巷』。近年來,由於交通壓力逐年增加,天佑街大部分路段的路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下雨時積水嚴重,嚴重影響了周圍群眾的出行。
2016年,萍鄉市將天佑街列入改造計劃,並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進行改造。隨著這條『海綿小巷』的全面完工,天佑街一改往日巷狹窄、路不平、塵飛揚、燈不亮的景象,『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天佑街的改造是萍鄉市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個縮影。截至2017年1月底,該市海綿城市啟動建設示范面積23.74平方公裡,佔示范區總面積的72%,完成海綿體改造和建設投資約31.49億元。
水作為綠色生態的活態組成部分,是江西的最大優勢。從南昌向北到九江,再一路往南到贛州,游走江西全境,一路好山好水相伴。江西山多水多,全省擁有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和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流域面積1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就多達3700多條。如何做好治水的文章,是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繞不過的課題。
江西遂川縣,境內河流縱橫,水域寬闊,集水面積在10平方公裡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5條。水生態環境歷來是社會民生的重點關切。
面對亟待治理的水環境,遂川縣從試點河長制入手,下決心開展『碧水行動』,營造人水和諧的社會環境。縣委書記掛帥總河長,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擔任轄區河長,各級河長作為河湖保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簽下『軍令狀』,並將河流治理成效作為部門年度考核和個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河長制的推行,給遂川縣的水生態環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遂川的河長制,只是江西『以「河」為貴』的一個縮影。江西目前共有河長1.7萬名。2016年,江西推進『河長制』已經初顯成效。全省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穩定在80%左右,主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護綠:守住『綠水青山』建設『金山銀山』
這裡不缺樹,卻禁止砍一棵樹,這裡不差水,卻投入10億多元疏通水系。位於湘鄂贛邊界區域的武寧,天生好山好水,盡管這裡不沿長江,不通鐵路,經濟欠發達,但是,2011年以來卻主動關停了40餘家環保不達標企業。
壯士斷腕換來的不僅是武寧『空氣質量國家一級;地表水質國家二類以上;庫區水質全省之首』這樣靚麗的成績單,還內化成了人的綠色素養,外化成了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資溪縣位於贛閩交界,隨著今年1月4日資溪高速的通車,這個山區小縣、生態大縣和外界的交流更加便捷。驅車下高速,進入資溪境內,山林蒼翠、清泉潺潺,猶如一幅山水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資溪縣堅持『生態立縣』,守住生態紅線,在大山深處闖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有企業欲投資180億元在資溪建一火力發電廠,但會有大氣和水污染,拒絕;外商想在資溪開發磁鐵礦,拒絕……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這個財政收入僅6億多元的山區小縣,婉拒的工業污染項目近百個,投資額超過300億元。
資溪縣委書記吳建華說,作為生態大縣,資溪的優勢在生態,特色在生態,出路也在生態,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
近年來,像資溪這樣,在招商引資中更加注重生態考量,而不是『撿到籃子裡都是菜』的發展思路源於江西省出臺的系列『綠色指揮棒』。在領導乾部考核過程中,江西提高生態文明在考核中的權重,多地還實行生態保護一票否決制。
這方面,新餘市創造性地提出『審山、審水、審空氣』,領導乾部離任,審計部門不僅要審『經濟賬』,還要審『生態賬』。江西還出臺了政策,將造成或可能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與未完成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任務的責任一並列為生態環境損害責任類型,確定各類生態環境損害的分級調查權限,實現精准追責。對領導乾部離任後出現重大生態環境損害並認定其需要承擔責任的,實行終身追責。
嚴格的生態考核保護了獨好的江西風景。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江西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居全國前列,濕地保有量保持91萬公頃;設區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86.2%,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88.6%,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守土:涵養土地資源生態就是效益
每年春耕前,吉安市安福縣農技推廣中心都會根據該中心掌握的動態土壤樣本開出土壤處方,給各鄉鎮農技站『抓藥』,為土壤施肥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達到增產目的。據了解,該中心現存有全縣各地2萬餘個土壤動態樣本。
向生態要效益,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需要智慧與韜略,也是一份沈甸甸的責任!
2016年底,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明確:到2020年,江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達到國家下達的指標要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於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為了解決耕地土壤重金屬問題,萍鄉格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看准了這片『藍海』,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取得了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目前,該公司研制的納米孔材料不僅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還可以對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泥等進行有效處理,且多項關鍵指標為國際首創,填補了市場空白。2015年該公司銷售額纔100萬,2016年銷售額一下子增加到5000多萬,而2017年前兩個月銷售額已經突破4000多萬,全年銷售目標是5個億。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要效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科研投入,甚至需要坐十多年的冷板凳。
馬上就是早稻栽種的季節,在江西天涯種業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緊張勞作,一袋袋種子打包裝袋,准備運往全國各地,備戰春耕。
和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冷冷清清的辦公室。公司負責人介紹,原來,馬上到來的春耕是銷售種子的旺季,現在公司的科研人員都已經趕到海南制種了。
從一個制種的下游企業,成長為全產業鏈企業,江西天涯種業用了12年時間。『之所以能這麼快成長起來,並且在成千上萬家制種企業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互聯網+科技」,引進育種人纔和資源。』天涯種業負責人喻代慶介紹。
目前,該公司已引進和組建了唐顯岩、宋進昌等育種專家領銜的6個育種課題組,並聘請顏龍安、朱英國院士為公司顧問,與他們共同成立了天涯種業院士工作站,尋找智慧經濟的密碼。
持續注重科研投入,帶來的是市場份額的急劇擴張。十多年間,除了在江西佔據15%的種子市場外,天涯種業還在全國開疆闢土,在海南、福建、湖南、江蘇、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建立了6萬畝制種基地,公司常年生產種子量在1000萬公斤以上。
旅游:全域旅游昇溫生態紅利顯現
2月25日,江西省婺源縣篁嶺景區迎來上萬名游客前來踏春賞花,比往年提前十天拉開春季賞花旅游高峰的序幕,景區游人絡繹不絕。因受氣溫影響,中國四大花海之一的婺源十萬畝油菜花提前綻放,吹響了賞花旅游集結號。
對地處贛浙皖交界的婺源人來說,油菜花早已是全縣百姓的致富花,由此衍生的旅游業也已經讓這裡的百姓實實在在地分享到了生態旅游帶來的紅利。
2016年,婺源全縣接待游客達1750萬人次,門票收入4.3億元,綜合收入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5%、19.4%、38.2%,旅游接待人次連續九年位居江西省第一。吃生態飯,發山水財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門徑。
在江西,生態紅利催生的全域旅游,正迎來越來越多的認同和復制。
華南虎和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是江西宜黃的兩張享譽全國的『生態名片』。這裡有省級華南虎自然保護區、省級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以及綿延上百裡的江南竹海風光。2016年以來,宜黃打出了『純美的旅游風景、優美的生態風景、精美的城鄉風景、和諧的人文風景』四張牌,包括曹山寶積寺、石鞏寺、譚綸文化公園、默照禪庭櫻花谷等一批重點景區建設風生水起。
《故鄉》欄目是CCTV老故事頻道傾力打造的一檔人文紀實類欄目。去年6月,欄目組編導盧佳一行來到宜黃,攝制完成了紀錄片《曹山映相》。也許是被『風景宜黃』的魅力所吸引,三個月後,盧佳再次來到宜黃,這次是把鏡頭對准了『馬祖第一道場』——石鞏寺,一拍就是一個多月。
『大概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人們的純淨和執著會慢慢地感染你,讓你不再浮躁和狂妄,丟掉不必要的紛紛擾擾,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盧佳在她的編導手記裡,對宜黃的山水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從『賣山貨』到『賣生態』,如今的宜黃,旅游業已經成為該縣轉型昇級、提昇知名度的戰略性『幸福』產業。
再把目光轉到『花炮之鄉』上栗,這裡的生態也正在綻放出幸福之花。在該縣山水美主題公園,五彩游步道兩旁,千畝連片的果樹已經吐露新芽。農耕文化體驗館、科普館、運動拓展館等一大批『生態+旅游』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我們將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上栗的良好生態,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破解花炮產業一業獨大、一枝獨秀的現狀,譜寫上栗全域旅游的嶄新篇章。』談到上栗的綠色發展,縣委書記肖妮娜信心滿滿。
來自江西旅發委的數據顯示,2016年江西省旅游接待總人數約為4.7億人次,同比增長了22.11%;旅游總收入達4993.29億元,同比增長37.27%。其中依托生態環境的鄉村旅游佔據半壁江山,年接待游客超2.6億人。
藍圖:『綠富美』繪就『江西樣板』溫潤底色
初春的全南縣,紅梅吐艷,暗香浮動。踏入該縣南逕鎮揚芳古韻梅園,只見紅梅迎春綻放,美不勝收。據梅園負責人介紹,揚芳古韻梅園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古樹梅園,佔地面積3000餘畝,擁有老梅花樹30000餘株。目前,該縣正不斷延伸芳香花木產業鏈,興建森林芳香文化科技產業園,提昇生態產業整體效益,帶領更多鄉親增收致富。
走出一條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成為贛鄱大地的美麗共識。
奼紫嫣紅的鳳梨,碩果滿枝的聖女果,青翠欲滴的辣椒……初春時節,江西省樟樹市上呈實業有限公司的智能溫控大棚內生機盎然。公司董事長王劍輝說,特色農業和休閑旅游的融合發展,讓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前前後後總投資2000多萬,建了一個100畝的有機蔬菜大棚和60畝果林,種了20多種家常蔬菜和紅心柚、無花果等,去年還新建了佔地1087畝的愛農湖主題生態樂園。』王劍輝說,生態樂園建成後,來玩的人就更多了。
為吸引游客常來,王劍輝還推出了一個『認領果樹』體驗活動。『只要交360元就可以連續三年認領樂園裡的一棵果樹,還可獲贈10張樂園門票,且自己3年內免費入園游玩。』王劍輝解釋說,目前,已有1000多名游客認領了果樹。
近年來,樟樹市注重將旅游業與工業、農業深度融合,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四特酒文化城、三皇宮歷史文化街區和臨江古鎮提昇改造等『綠富美』項目,使全市各地景點『串點成線』,旅游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綠富美』已然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溫潤底色。
對於『綠富美』,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曾經有過一段精彩的闡釋。他認為,『綠富美』體現的是發展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代表的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期盼。『綠』,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代表的是江西良好的生態環境。江西將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保護好青山綠水,不斷提昇生態環境優勢。『富』,是指經濟的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江西將做好生態經濟的文章,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美』,是指美麗的風景、美好的生活。江西不僅要治山理水,而且要顯山露水,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讓人民群眾切身體會到江西的風景美、環境美、生活美。
去年8月12日,中央印發了《關於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正式將江西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這是江西又一項國家戰略。那麼,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該如何打造?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從制度建設上進行了作答:如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落地,確立了三類空間: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空間管控制度方面,生態紅線制度和空間規劃制度取得重大進展;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全境、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流域管理制度也走在了全國前列;考核評價體系基本形成;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在今年的2月17日,江西省發改委還牽頭編制完成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現正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江西的目標是到2020年,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讓江西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實現居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基本建成。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建設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呵護在當下,奮進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