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財經要聞  >  經濟民生
搜 索
銀行業 一增一減強服務
2017-03-01 15:13: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企業信用風險陡然加劇,銀行業不良貸款持續上昇。除了周期性原因,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僵屍企業』和低效行業企業也佔用著大量信貸資源,侵蝕銀行的信貸資產。抽貸、壓貸還是繼續支持?銀行需要火眼金睛甄別行業和企業,清退『僵屍企業』,嚴守風險底線,同時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支持,有加有減,有扶有控,在增減之間穩定金融秩序,化解風險。

  近日,本報記者赴山東、浙江、廣東等地,對銀行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做法進行了探訪。

  債委會改變過去銀行各自為戰、互相掣肘的被動局面

  肥礦集團是山東省屬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在以重工業為主的山東曾經風頭強勁。企業投資快速擴張,融資規模開始膨脹。然而自2012年以來,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產品銷售和資金回籠不暢,加之人員負擔加重,企業出現嚴重經營困難和財務危機。到2015年年末,集團的總資產規模達182.1億元,而此時的負債總額高達179.2億元。

  面對銀行金融債權可能大量損失的風險,山東銀監局指導10家債權銀行共進退,組建了債權人委員會,對集團資產的真實情況進行清算,為企業施診把脈。

  全盤『解剖』後,債委會發現,肥礦集團雖然目前經營困難,但仍有大量可持續經營的優質資產和不少先進的管理經驗。眼前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前期擴張太快,企業債務負擔過於沈重,在行業周期下行期,盈利難以覆蓋負債。因此銀行協調一致,同意對肥礦集團進行債務重組。

  經過40多次談判,債委會和企業達成一致,最終決定剝離優質資產成立新公司,99.5億元銀行債務由新公司、肥礦集團和企業股東山東能源集團分別承接,在未來8—13年內逐步償還,銀行對債務實行優惠利率。

  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國企改革需同步進行。肥礦集團增強企業內部管理,逐步分流職工,關閉落後產能45萬噸/年。改革重組完成後,企業輕裝上陣,每年預計盈利1.8億元,經營現金流將達4.8億元,企業和銀行實現雙贏。

  債委會是當前銀監會引導銀行業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抓手。2016年年初,銀監會啟動債委會制度,要求對債務規模較大的困難企業,由3家以上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成立債權人委員會,按照『一企一策』集體研究增貸、穩貸、減貸、重組等措施,有序開展債務重組、資產保全等相關工作,幫扶困難企業走出窘境。以山東為例,截至2016年年末,山東銀監局已組建債委會1138家,涉及授信額度3.12萬億元,貸款餘額1.51萬億元。

  『一家企業的債務全貌是什麼樣的?風險有多大?如何施診?都需要貸款銀行共進退、同擔當,凝聚合力。』浙江銀監局副巡視員張有榮說,債委會改變了過去銀行各自為戰、互相掣肘的被動局面,同氣連枝,協同推進企業破產重整進程,企業和銀行、銀行和銀行之間實現信息共享,穩定了企業整體授信和預期。

  監管部門在其中穿針引線。『債委會不僅是為了救活企業、保護債權,也要處置「僵屍企業」。債委會介入企業債務重組的過程中,監管部門像「筋骨」,匯聚、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否則銀行就可能猶如一盤散沙,難以形成合力。』廣東銀監局副局長任慶華說,實際上,債務重組過程就是重新優化企業貸款期限和結構的過程,能幫助企業進行產業整合,盤活信貸存量、拓展融資空間。

  找到源頭,摸清『傳染』方向,化解擔保鏈風險

  讓關聯企業聯保、聯貸曾被認為是分散銀行信貸風險的手段,然而當風險來襲,這一手段非但沒有化解風險,反倒成了風險爆發的『導火索』,一家企業出現危機,往往會拖垮關聯企業,引發連鎖反應。

  『企業之間互聯互保關系往往錯綜復雜,環環相扣,圈圈相連,相互交織。』浙江紹興銀監分局副局長楊維君說,單家企業風險惡化極易擴散,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波及正常經營的企業,影響整體市場風險。

  為了描繪出企業之間復雜的關聯圖表,紹興銀監分局在浙江銀監局指導下,研發擔保圈識別系統(GRIT),通過大數據分析能自動生成多家企業之間擔保狀況全貌和互保關系,找到擔保圈中的核心企業,分析出風險『傳染』的方向,這樣纔能找到化解風險的『關節點』,對癥下藥,建立有效的債務隔離機制。

  『由於債權行進入的時點不同,風險緩釋程度不同,可能的損失額度不同,債委會中銀行的訴求存在差異,措施會有很大差異,特別是異地銀行協調起來就更難了。』楊維君說,他們采用授信聚攏法穩住信貸,讓希望退出的銀行收回信貸,由當地銀行自願進入補上貸款『窟窿』。這些都是基於市場化原則,由銀行自己決定。

  浙江雅迪纖維有限公司正是受益於此。2012年,雅迪擔保的兩家企業經營不善,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作為企業最大擔保方,雅迪先後承擔下擔保企業的銀行貸款3.3億元,支付銀行利息超過6000萬元。這時不少銀行看到企業債務陡增,資金壓力巨大,想要抽回貸款。

  2015年5月,在部分銀行收回貸款的情況下,中行諸暨支行對其新增信用貸款1.83億元,並由中行紹興分行牽頭成立債權人委員會,協調各家銀行對雅迪授信做到3年內『不抽貸、不壓貸、不延貸』,在政策范圍內給予基准利率或上浮不超過10%的優惠定價,與企業共渡難關。

  截至2016年6月末,雅迪授信銀行減少8家,貸款降為7.14億元,同比減少3.11億元,企業債務負擔逐步減輕。

  化解風險,更要適度授信。浙江銀監局鼓勵銀行業加大對企業直接融資的綜合化服務力度,降低間接融資杠杆率。目前,浙江直接融資佔比約為40%,比全國高近16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10月,浙江工業企業負債率為56.3%,較年初下降了1.3個百分

  盤活沈淀的信貸資源,支持新興科創企業和小微企業

  有減有加,有控有扶。防風險,在去杠杆的同時,銀行業盤活沈淀於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將騰挪出的資金更多投向新興的科創企業、小微企業和『三農』。

  山東蘭劍物流科技公司是一家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18個行業提供個性化、高效的自動物流線。隨著業務量不斷擴大,深入的行業企業也越來越多,蘭劍每年需要有巨大的研發投入。『此前我們服務的行業回款周轉期快,企業資金壓力不大。現在合作的行業越來越多,研發費用投入每年快速遞增,靠企業自身積累已遠遠不夠。』蘭劍物流總經理張小藝說,但是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輕資產』的天生弱點導致其在申請貸款時,無法向銀行提供足額有效的抵押或擔保。

  齊魯銀行了解到企業融資需求後,主動聯系企業給予300萬元貸款,並逐步擴大授信規模,目前提供給企業的信用貸款額度已達500萬元,企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小微企業歷來是信貸投放的薄弱環節,如今銀行利用大數據技術提昇小微企業服務能力,補齊服務短板,降低融資成本。浙江臺州銀行的微信分行,讓營銷和服務嵌入『朋友圈』,客戶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申請貸款,不僅貸款方便了,貸款成本也降下來了。以浙江為例,2016年10月末,浙江銀行業對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98%和6.6%,分別較2015年同期下降0.73和0.6個百分點。

  《人民日報》( 2017年03月01日12版)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