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首例替跑猝死索賠案』的警示意義
2017-03-01 14:28:48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楊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去年12月10日,廈門(海滄)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開跑,兩名參賽選手在終點附近突然倒地,最終猝死。賽事組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一名死者吳剛(化名),系替跑者。今年1月16日,吳剛的遺孀梁女士,對參賽資格轉讓者李華(化名),以及組織方提出索賠,要求雙方賠償包括喪葬費、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撫慰金等在內共計近124萬元。2月22日,廈門市海滄區法院受理此案。(2月28日新京報)

  近日,廈門市海滄區法院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民事糾紛案,說其特殊就特殊在當事者的身份上。據悉,當事者是一名『馬拉松替跑者』,因為個人的身體原因,讓其最終沒能跑向比賽的終點,卻走向了人生的終點,消息著實令人唏噓感嘆。作為國內首例替跑猝死的索賠案件,無論是對各地馬拉松組委會,還是對社會,尤其是那些熱衷參賽的跑友來說,該案無疑都具有積極的警示作用與現實意義。

  隨著公眾健身意識的增強,國內逐漸掀起了一股『馬拉松熱』,各種全馬、半馬、四分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馬拉松賽事的井噴式發展,在提昇城市形象與知名度的同時,也催熱了一條集旅游、交通、住宿、餐飲等多位一體的『馬拉松經濟產業鏈』。由此,借以馬拉松輻射帶動的產業鏈條越拉越長,但卻越拉越灰暗,原因就在於,不法分子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馬拉松盛宴這塊蛋糕,不法分子已經在公眾的跑馬熱情中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和可被利用的『商機』。

  作為一項體育盛事,馬拉松之所以深受運動愛好者的青睞與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幾乎就是一項『零門檻運動』,只要具有參賽熱情,而且身體條件又允許,眾人皆可報名。也許是為了挑戰自我,也許是為了不菲的比賽獎金,也許僅僅是為了感受萬人同賽的氛圍與熱情,不論參賽者懷著何種目的,無疑都是積極健康令人理解的,然而,不乏一些蠅營狗苟之輩覬覦馬拉松產業的蓬勃發展,乾起了販賣參賽資格的『黃牛』勾當。

  隨著公眾『跑馬熱情』的日益高漲,往往會出現報名人數超過比賽道路承載力、組委會後勤保障力、風險管控力等客觀因素的限制,為此,組辦方不得不在報名程序後額外設置一個抽簽環節,只有成功中簽報名者纔具有最終的參賽資格。『馬拉松黃牛黨』正是利用了參賽資格『一票難求』、僧多粥少的漏洞,高價倒賣參賽資格,甚至建立了所謂的『馬拉松資格直通群』用以『倒票交易』。根據部分跑友的經驗,有過參賽經歷或報名成績在4小時以內的報名者,相較於新手而言,往往更易中簽,這實際上是組委會為參賽者,尤其是那些毫無經驗的初跑者築起的一道安保屏障,然而,尷尬的是,『馬拉松黃牛』的出現,卻將這一安保屏障撕開了一道口子。說得輕點,買賣參賽資格,不論買方市場耶或賣方市場,都是一種徇私舞弊、不誠信的行為,有違社會公序良俗;說得嚴重點,就是對馬拉松追求公平精神的一種背離,就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破壞與褻瀆。

  也許,替跑者吳剛的猝死可能和自身體質不無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也跟組委會的工作疏忽密不可分。根據媒體的報道我們不難知道,從最初報名到正式比賽,中間還有抽簽、檢錄等諸多環節,而且男女參賽者的號碼布不管是從字樣還是顏色上都有明顯的不同,男性為黑色M字樣,女性為紅色F字樣,而替跑者身為一名男性卻佩戴女性的號碼布參賽,這種明顯而又極為低級的錯誤,卻在重重關卡之下層層失守,這只能說明組辦方的審查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存在疏忽和紕漏,只能說明『馬拉松黃牛』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程度。

  對於馬拉松這一當下最主流的大眾運動項目,既豐富了大眾的體育文化生活,也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但作為主管部門,理應進行引導與規范,加大對『馬拉松黃牛』的打擊力度,不給其牟利斂財的空間;作為主辦方,理應做好資格審查與監督工作,維護馬拉松精神不被褻瀆與破壞;而作為普通公眾,也應對自己的身體素質與承受極限有一個准確的定位,量力而行,不盲目跟風參跑,如此多管齊下,纔能杜絕悲劇的再次重演,纔能守護馬拉松追求公平的精神與信仰,促進這一賽事的長足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