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快遞節後用工荒集中在大城市
2月28日,北青報記者諮詢了一家著名快遞企業相關負責人王女士,王女士解釋了此前曾出現的快遞員『用工荒』問題,『每個網點對快遞員的需求不一樣,一般過了正月十五之後就會好一點,快遞員會返回工作崗位。此前出現的問題也集中在北上廣,其他一些鄉鎮城市會好做一點,因為在北廣上本地人很少做快遞,基本上靠外來務工人員。』
王女士向北青報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快遞員大約有超過200萬人,『現在快遞行業還是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且隨著電商行業發展,對快遞員的需求還是會增高。』每年6月,公司就會多招收一些快遞員,以便為了『雙十一』服務,『還會有一段時間的培訓階段,從公司和網點角度來看,都能保證對快遞員的需求量。』
對於『快遞員轉行送外賣』引發的熱議,王女士則認為外界有些過度解讀,『從快遞行業來講,這些都是正常的人員流動,而且也有外賣員轉行來送快遞的。』在王女士看來,送快遞的工資相對穩定一些。『現在電商比較發達,所以收入相對穩定。也有快遞員月入過萬的,但是這些也是和坐在辦公室收入過萬不能比。』
王女士稱,目前快遞員工作仍很辛苦,且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做,在工作中也經常有快遞員訴苦的情況。『現在部分地區有快遞櫃,有一個快遞小哥最近就是因為把快遞放在櫃子裡就被投訴,覺得特別委屈。而且現在快遞員送貨上門,基本都是一個人,車子放在樓下,也有包裹被偷。如果客戶不理解,快遞員們確實很心酸。』
王女士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發展了20多年,但跟國外相比,仍算是起步階段,『這麼多年來,快遞行業也是在發展,顧客也能看到快遞公司一直在標准化。而且從雙十一的時候也都能看到,時效性上加快了很多,所以也是希望給這一行業多一點時間。』
文/本報記者郭琳琳 供圖/新華社